七十三歲的煤礦攝影家朱健炫,在一九八○年代拍下近六千張照片,近年集結成攝影集問世後,他更回頭訪談礦工與後代,出書榮獲金鼎獎肯定。當年,他是如何踏上這段奇幻的攝影旅程?
一九八六年,新北市平溪區十分重光煤礦場的午後,工作雜音環繞,朱健炫卻清楚聽見自己加速的心跳聲。他隱身在礦場角落,耐心等待時機,突然一名礦工抬頭,眼神炯炯地望向鏡頭,內心一驚的他,本能地按下快門,捕捉到真實動人的瞬間。
時隔三十七年,這張攝影作品〈搬〉成為他的著作《炭空: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》封面。照片裡搬運相思木的男性礦工,堅毅雙眼流露出勞苦與認命,朱健炫想透過鏡頭傳達給世人,「礦工是辛勞、卻也堅韌的一群人。」
鏡頭捕捉八○年代北部20座礦場
逾30年後回頭尋覓補述13個礦工家庭
今年七十三歲的煤礦攝影家朱健炫,剛以《炭空》一書拿下二○二四年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。「炭空」,就是台語的「礦坑」,書中的文字與影像,是他在一九八○年代,耗時逾十年、穿梭北部二十座礦場所見證的歷史。